2009年2月27日

健康食品真健康?

這不能稱之為革命,但的確改變了我們對健康食品的態度。

以往當我們想要透過健康食品保障健康時,必須到藥房購買,並長期服用。現在無論要「修飾下半身」或「頭腦常當機」,只要到巷口的便利商店,買下一包健康食品和水吞下,就可以速成健康,這樣的產品一個月熱賣100萬包。

大家都嗅到這個市場。不僅先發的統一,味全、白蘭氏、五洲、永信藥廠,甚至順天堂都推出單包裝的健康食品,搶攻便利、速成的健康市場。

不僅人們開始去便利商店買健康,若稍加注意,就會發現健康食品早已入侵我們的一天三餐。

例如,早餐吃的是加了茄紅素(號稱可抗癌)的土司和可美白的優酪乳。午餐飯後喝的可強化骨骼的高鈣柳橙汁,晚餐炒菜的沙拉油多加了維生素D和E,吃的米飯也多加了燕麥,據說可以降低膽固醇。

雖然法律上對健康食品有嚴格規範,指提供特殊營養素和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才叫健康食品,並要取得健康食品認證,目前真正通過認證的只有37種,未經認證都只是一般食品,只能當做一般食品販賣。

但消費者可不這麼想。

市場上,從平凡的番茄到稀有的靈芝,從西方的維他命到東方的青草茶,都有人支持相隨。

從功效宣稱來看,從早期的營養保健、消除疲勞,轉向無法攝取到均衡的營養,延續到近年來熱門的抗氧化抗老、治癌,句句令人動心。

康健雜誌 專文 -有效的健康食品在哪裡?(更多內容請上)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index.jsp?id=2839

我們來看看--
歷史上,從沒有一刻那麼看重食物的健康價值,但到底,健康食品在我們的生活中,應該扮演什麼角色?

這篇專文分析了健康食品存在人們心中的迷思,我們就以這些迷失來看看有哪些是值得思考的。
迷思1:把健康食品當藥吃

吃藥這是最不好的選擇,無論是健康食品或是藥品,
這些加工人造的物品對人體都是不自然不健康的。 套句廣告詞:天然的尚好,多吃天然食物總是好的。


迷思2:用健康食品拯救不當的生活習慣

不當的生活習慣就是健康的最大殺手。 中醫的理論說:"上工治未病",講的就是預防醫學
預防絕對不是先吃ㄧ堆的健康食品。
不產生不當的生活習慣,就是中醫的"上工",
也是對身體健康最大的幫助。


迷思3:期望一服見效
迷思5:健康食品都沒有效

此點可以說是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,講求速成的通病。 身體發生健康警訊,往往起因都是不當的生活習慣,
經年累月的堆積。
試想,連續三天不睡覺,
只吃健康食品就能把三天損失的睡眠補救回來嗎? 這是不可能的。
中醫講究養生是從調整生活規律作息開始的,
吃藥或吃健康食品都是需要先調整作息才能達到效果,然而生活作息正常了健康自然回覆,還需要靠藥物或健康食品嗎。


迷思4: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

很多廠商都會特別強調,某某成分對眼睛好;某某成分對腦部好;
又某某成分對血管好.....
這些論點看似專業,
但是都忽略了人的身體其實是ㄧ個重視平衡的大系統,過分強調某些功能強化都有可能導致身體的不平衡。
我們經常會聽到中醫治療身體症狀時是,"頭痛醫腳、腳痛醫頭",
"痛左邊治右邊、痛右邊治左邊"。 這些老祖宗的經驗都說明了身體系統平衡的重要性。


總結: 在我們選擇健康食品的同時,除了要破除固有的迷失,
是不是先要重視身體的聲音,聽聽她的反應,調整您現在不當的生活習慣和作息呢? 有了正確的認識後,我們的身體健康才不會被廠商綁架了。

歡迎您一同來討論.....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